投资6000万元年处理5万吨日照盐粮集团废塑料再生新材料项目投产试运行
小编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迫切需求。近日,位于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的,昔日的“白色垃圾”,在此开启“重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迫切需求。近日,位于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的,昔日的“白色垃圾”,在此开启“重生”之旅。这不仅标志着盐粮集团在废塑料回收再利用、高值化转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更为岚山区循环经济发展再添“新引擎”,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生动样本。
9月9日,记者在项目生产车间内看到,机器有序运转,经过分拣、清洗、破碎、熔融等工序,一车车废旧塑料正转化为颗粒状或片状的再生塑料原料。这些再生材料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工业辅助材料等领域,实现从“污染废料” 到“产业资源”的价值跃迁。车间外,打包完成的15吨再生原料正等待发往临沂的包装企业,即将以“新身份”重回产业体系。
“废旧家电、塑料包装膜、废旧农膜……这些过去可能被堆填焚烧的废塑料,在这里能实现再生塑料高值化利用。”日照绿能资源循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长鑫指着生产线向记者介绍,项目的核心优势在于不只是废塑料的简单回收,更是循环资源的高值化转化,还搭建了“回收—检测/研发—处理—加工—高值化应用”一体化创新链,切实提升集团实体产业竞争力与科技创新力,实现从低端回收处理到高端材料创新的闭环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样板。
谈及项目从立项到投产仅用4个月的“盐粮速度”,刘长鑫坦言,这是“效率”与“规范”始终并行的结果。“3月13日资环公司刚成立,我们成立项目筹备组,全员迅速进入‘创业’的状态”,通过“挂图作战” 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立项、手续办理、设备采购等关键环节;建立周例会与驻点工作制度,细化成本管控与收益分析;组织工作人员赴合作单位及行业标杆企业学习,快速构建起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公司治理体系,为项目顺利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这份“加速度”背后,是项目清晰的战略定位。刘长鑫表示,布局废塑料再生项目,既是响应国家“双碳”号召,也是集团深耕再生资源主业的必然选择:“我们核心业务聚焦‘盐粮、再生资源、农业’三大板块,废塑料再生正好补上了再生资源领域‘高值化利用’的短板。而且岚山有港口、有产业基础,回收的废塑料能通过港口辐射周边省份,物流成本比内陆地区低,再加上与行业龙头辽宁双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技术和管理都有保障。”
项目的“绿色效益”与“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据测算,项目立项总投资6000万元,年可处理废塑料5万吨,相当于减少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省约15万吨原生石油资源,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减少了45%的污水排放和60%至70%的能耗。经济层面,满产后预计年总产值可达1亿元,缴纳税收1000万元,直接带动40余名本地村民就业,其中不少是周边村庄的返乡劳动力。“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拿6000多元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车间操作工王师傅的话,道出了当地劳动者的心声。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项目正成为日照岚山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引爆点”。“我们不满足于‘只做废塑料再生’,而是要以这个项目为核心,串起更多循环产业环节。”刘长鑫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计划联合央企、地方国企,在园区周边布局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废旧家电拆解、废纸回收利用项目,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示范效应的市级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孵化器、聚集区。以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省级‘再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试点基地’为目标,实现以再生资源循环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从“堆填污染”到“高值再生”,日照盐粮集团废塑料再生新材料项目的投产,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更勾勒出岚山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蓝图。随着项目全面达产及后续规划的推进,这里将逐步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生态,为日照市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绿色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