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物志·广西她力量④|黄令仪一片丹 “芯” 报家国
小编
当前,广西正在开展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活动,为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宣传报道中的创新应用,广西云-广西日报重磅推出AIGC系列短片《AI人物志·广西
当前,广西正在开展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活动,为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宣传报道中的创新应用,广西云-广西日报重磅推出AIGC系列短片《AI人物志·广西她力量》,以人工智能技术重现十位八桂巾帼传奇。她们的故事,跨越古今、涵盖各界,共同勾勒出广西女性“用智慧劈开时代的山,在世界舞台书写传奇”的精神群像。本期作品聚焦为中国芯片事业奉献一生的广西籍科学家、“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这句誓言,至今仍振聋发聩。2023年4月,这位为中国芯片事业奉献一生的广西籍科学家与世长辞,但她的精神与成果,始终激励着后来人。
1936年12月,黄令仪在南宁出生,原名廖文蒂。父亲廖葛民是广西博物馆创始人、首任馆长,母亲高亚丹就职于广西化学纤维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黄令仪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她的童年被战争阴影笼罩,日军侵华,一家人被迫四处逃难,她亲眼目睹同胞被炸死的惨状,立志“为强大祖国读书”。
1954年,黄令仪考入华中工学院电机及电器专业,1958年赴清华大学进修半导体专业。1962年,黄令仪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身“两弹一星”相关研究,仅用一年时间,她就带领团队成功制造出半导体三极管,助力中国首台空间计算机应用于“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此后数十年,黄令仪始终扎根芯片领域。1973年,她和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研制出高性能储存器,1978年相关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89年,黄令仪赴美参加芯片展,偌大的会场,跑遍所有展位,却不见中国企业的身影,没有一块中国生产的芯片。她在日记中悲愤写下“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这更坚定了她自主研发芯片的决心。2000年,她设计的芯片获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银奖,实现中国芯片国际亮相零的突破。
2001年,已退休回到广西的黄令仪,听闻中国科学院启动“龙芯”项目,66岁的她毅然重返科研一线,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后,2002年“龙芯1号”成功问世,终结了中国计算机 “无芯可用”的历史。随后,“龙芯 2 号”、“龙芯 3 号”相继诞生,“中国芯”性能逐步提升,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等领域,每年为国家节省大量芯片开支,有力地打破了国外芯片技术的垄断。
如今,在南宁的高铁、地铁、政务办公等诸多领域,都能看到黄令仪参与研发的芯片。家乡的科研工作者将她的故事谱成歌曲,传承她的精神。黄令仪的一生,是中国芯片人自主自强的生动缩影。她留下的不仅是“中国芯”,更是刻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永远照亮广西乃至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奋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