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138000000000

星耀南湖·人才说 为全球电动工具提供“嘉兴方案”

2025-09-01 02:02:17

  地嘉多俊木,水秀育英才。近年来,嘉兴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成功跻身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第20位,书写了城与人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生动篇章。“红船领航”开设《星耀南湖·人才说》专栏,陆续推出优秀创业创新人才系列故事。

  “衡量一个优秀企业的标准不应只是看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还要看它的技术是否真能引领生产力变革。”站在生产线前,陈勇摸着冰凉的机器外壳,讲述着他的创业理念。

  2002年,陈勇带着对制造业的满腔热忱踏入电动工具领域。彼时全球高端工具市场被国际品牌垄断,而国内厂商只能从事简单的代工生产。“当时我常常盯着流水线上的电动工具,心里憋着股劲——国外品牌能做的,我们凭什么做不到?”带着这样的念头,陈勇在行业中不断积累经验,静待梦想开花结果的时机。

  2007年,在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的陈勇决定去嘉兴发展,“我们不愿停留在简单的代工阶段,我们要做电动工具方案提供商。”陈勇这样解释着当时的选择,“嘉兴独特的区位优势、浓厚的科创氛围、极佳的营商环境,让我觉得这里正是初创企业成长的沃土。” 他至今犹记,企业刚落户时当地政府无微不至的服务,从车间水电改造到产业链资源对接,都安排有专员跟进,让企业得以迅速且顺利地落地生根。

  “初创期的那段时光,让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每天陈勇都和工人们一起泡在车间,白天测试机器性能,晚上画图修改设计,每一个齿轮、每一根链条都经过反复调试,“那时候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正是这份较线万台,一举成为全球最大链锯制造商,让每4台链锯中就有1台出自亚特。

  “技术创新依靠人才,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这些年,陈勇逐步建立起一支2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其中既有深耕行业的资深工程师,也有锐意进取的青年技术能手。“但光有人才还不够,得给他们搭好台子、备足弹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亚特将每年5%以上的营收投入技术研发,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现在常听到研发人员聊天说,我们公司给他们的不仅是预算,更是放手去干的底气。”陈勇笑着说道。

  如今,全球第一台锂电扫雪机、能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智能割草机器人、各项指标都超越国际标准的60伏直流电链锯、可适配多种工具的X6锂电池平台……亚特已有上百款产品进入市场,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营收超20亿元,设备销量超400万台,成为欧美电动工具高端市场中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在技术创新之路上不断迈进的同时,陈勇始终有着自己的一份“别样坚持”。“我们不仅要通过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更要让技术真正惠及普通人,带动更多人走向共同富裕。”陈勇说道。

  在亚特结对帮扶的贫困山村,山茶籽油是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传统人工采摘方式效率低、危险高,严重制约了村民的生产效益。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陈勇决心通过技术创新,为村民带来切实的改变。经过亚特研发团队一年的专项攻关,首台山茶果采摘机和剥壳机样机研制成功。该设备不仅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采摘难题,更填补了我国山茶果机械化采摘的技术空白。

  “创新转型永无止境。未来,我们将依托智能化制造平台,不断拓展智能工具领域,在智能农业机器人、智能消防装备等方向深入探索,持续推动产品向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升级。”陈勇最后说道,“别人能做的,我们能做得更好;别人没做过的,我们也能做的出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